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
【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】哈密交警:从警力充实到智慧交管,为民服务升战力
发布时间: 2025-10-14 14:18 发布人: 访问量:

在哈密广袤的戈壁腹地,G30连霍高速、G7京新高速穿境而过,干燥的风卷着沙砾掠过路面,鲜少绿植的荒滩曾让这里的旅途多了几分苍凉——这里是哈密交警常年守护的新疆“东大门”。而今,无论是烈日炙烤的正午,还是寒风凛冽的深夜,总能看到身着“荧光绿”的身影在车流中伫立、穿梭,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,为过往车辆筑起了一道温暖的“平安防线”。


    从朴素据点到智慧枢纽,守护永固

    40年前,哈密交警的“家”,是栋砖石混砌的第一代老办公用房。屋里装的是老式铁框窗户,经长年累月,窗框早被风吹得变形,冬天窗玻璃内侧总结着一层厚霜。值班民警裹着厚重的军大衣,手里攥着灌了热水的搪瓷缸,照样冻得膝盖发僵、牙齿打颤。墙面上刷着“护路为民”的红漆标语,哪怕后夜寒气刺骨,看见这四个字,心里的热乎劲就不会散。



30年前,哈密城区大十字的岗亭,是木头钉的,站在里面视野仅覆盖百十米,民警全凭肉眼盯着来往的自行车、拖拉机和零星卡车,手里的牛皮纸台账记满了“几点几分路口车流量大”“哪条街有车辆抛锚”。一遇风沙天,风裹着沙粒打在木岗亭上“噼啪”作响,民警探出身子指挥时,警服全沾了细沙,帽檐上也积着土,却始终稳稳站在路口,毅然坚守。

如今,智慧警营拔地而起,综合楼宇内指挥调度中心、便民服务窗口、体能训练室一应俱全,恒温备勤室、数字化会议中心让值守更舒心。街巷中央的“人工岗亭”已被“无人机+地面铁骑”的空地联动模式取代,指挥中心“情指行”平台5分钟定位拥堵点,重点区域全时段监控。


    从旧装到“智”服新篇,初心永恒

    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,哈密交警身着55式警服、83式秩序白警服、95式橄榄绿警服,冬冷夏热仍坚守岗位,队列训练靠“口令传帮带”“令行禁止”作风深植于心,彼时巡逻还依赖动力与续航平平的吉普车。

如今,99式藏蓝警服改进版以及即将配发的25式警服搭配高反光执勤衣成街头标配,反光条夜间300米可视,巡逻装备也升级为定制多功能巡逻车、定制摩托,15分钟可覆盖城区主干道,智能警车搭载现代化通信系统能一键联动指挥中心。

作为窗口部门的车管所,也从过去的封闭式办公,转变为如今宽敞有序的业务环境,便民新政落地,交管12123线上线下办理互补,更有“便民利企”上门查验车辆服务,在彰显交警专业形象的同时,以高效服务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,始终延续着为民服务的初心。


    从口头指引到专业保障,暖心不变

    寒冬时节,G335线因降雪导致大货车驾驶员滞留,民警驱车抵达现场,为他们递上热茶,同时用实时路况设备同步告知融雪进展。各地游客来哈密参与文旅活动时,民警提前在景区周边、交通节点设置引导牌,还在现场提供一对一咨询,指导游客规划路线、寻找停车点位。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,民警会主动上前搀扶,全程护送其安全通过路口。G7京新高速突遇暴风雪,民警迅速携带除雪设备赶到现场,一边全力清理道路积雪,一边逐车排查解救被困车辆,保障道路通行安全。民警服务群众的工具在更新,但“群众有难必帮”的承诺,始终未变。


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从喇叭传单到精准联动,防线永固

    早期宣传全靠“移动喇叭”,加装喇叭和宣传展板的吉普车沿街停靠,民警递发纸质安全传单,声音在居民区一遍遍重复“遵守交规”的叮嘱。巡防多依赖人工,自行车巡逻队穿梭在街巷,边三轮摩托在国道上往返,安保工作全靠“人盯人”。



现在,宣传引导已迈入“科学精准”新阶段,核心是专业民警凭借全面知识为民服务。他们熟悉路况研判与安全法规,化身“安全知识专家”,深入拆解闯红灯危害、恶劣天气行车技巧等话题,用通俗语言和真实案例转化专业内容,让抽象知识变实用,让宣传从“单向告知”转为“双向解惑”。民警会通过直播互动实时解答疑问、分享路况,组织集中宣讲邀请群众提问模拟,还以互动问答增强参与感,让群众从“被动听”变成“主动学”,切实将安全知识记于心、用于行。



从木亭白衫到智慧巡防

从视距内到无人机“空天一体”

70年岁月改变了哈密交警的

装备与模样

却改不了“丝路护路人”的初心

这支传承“西路军”红色基因的队伍

将继续以赤胆忠心守护道路平安

为哈密发展续写护航新篇

附件下载: